当前位置:首页 > 精油 > 正文

因为技术的原因,定陵的发掘痛失了哪些珍贵文物坟墓下葬时扔多少钱下葬10个月后坟丢了

  • 精油
  • 2024-10-31 20:41:44
  • 10
摘要: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下葬10个月后坟丢了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下葬10个月后坟丢了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下葬10个月后坟丢了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下葬10个月后坟丢了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因为技术的原因,定陵的发掘痛失了哪些珍贵文物

定陵是唯一一个经国务院批准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墓。也是至今最后一次主动去发掘帝王陵墓。

我们从发掘完定陵之后,国家就不再主动性发掘帝陵的规定就可以知道,定陵的考古发掘完全是为了满足极少数人的私欲、好奇心和沽名钓誉的结果,不知道当年一力主持发掘的那个特级专家,那个铁骨铮铮的某老,如今在九泉之下,如何面对华夏子孙?

因为技术的原因,定陵的发掘痛失了哪些珍贵文物坟墓下葬时扔多少钱下葬10个月后坟丢了 精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是考古界的基本常识,凡是考古界的人士都知道这条行规。

(郭沫若指导挖掘定陵)

为了避免悲剧再次重演,国务院于1997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由于文物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等条件尚不具备,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

至此,那些侥幸没有发掘过的皇陵,终于可以长吁一口气了。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墓。

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动工,历时6年完成,共耗用白银八百万两。

(定陵地宫)

1955年10月4日,由郭沫若牵头,茅盾、吴晗、邓拓、范文澜、张苏等文化大咖联名的一份《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送到了政务院。

报告要求对明长陵进行考古发掘。

消息传到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的耳中,他们大吃一惊,立即找到报告发起人之一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希望他劝说那些专家,收回这份报告。

因为郑振铎清楚的知道目前中国的考古技术水平还很低,根本无力进行针对帝陵的大规模的发掘,即使强行挖开,陵中的文物保存、复原方面也缺少相应的技术。


(万历皇帝)

吴晗回复说,他和新中国考古界的权威郭沫若已仔细研究过这些问题,认为新中的的专家和新一代大学生,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

在这些权威们的坚持下,成立了郭沫若、吴晗为首的“长陵发掘委员会”。

然而现实很很的打了这个委员会的脸。 经过多次寻找,别说发掘,就连长陵的地宫入口也没找到。

1956年春,发掘工作队对十三陵再一次进行全面的实地勘察,意外的发现了定陵地宫入口。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发掘长陵马上改成了发掘定陵。也许对这些专家来说,无论打开啊一个皇陵,都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吧。

1957年 5月19日,经过整整1年的发掘,定陵地宫终于暴露在考古队面前。

(万历剧照)

当定陵地宫的顶砖被一块一块的扒开时,地宫里冒出了一股黑气。

现场指挥夏鼐说:“这是地宫里面腐烂发霉物质的气体,只要放出来,就可进入地宫了。”

为了安全的进入地宫,发掘队经过了多次争论,最后决定在宝顶开一条深沟,直接从宝顶进入。

这个方法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暴力的,但没有人提出异议,所有人都想马上进入地宫,看一看这种宏大的皇陵里面有着什么。

当年10月,考古队组织机械作业,这是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的。在强大的机械面前,地宫终于被打开了。 考古队跳入地宫,发现了两扇石门。

(机械开掘)

门后的封门“自来石”把大门顶得紧紧的。

经验丰富的郭沫若指导队员们做了一个弯曲的“拐钉钥匙”,勾住自来石,打开了大门,进入了玄宫后殿。

里面有三个硕大无比的朱红色棺椁,静静地排列在棺床上。这就是万历和他的两位皇后长眠之所。

当时没有人能够意识到,当地宫大门打开的那一刹那,无数国宝在氧化作用下,化为了灰烬。

我们没有证据说考古队员是有意的,但事实是这种暴力发掘,给定陵里面的文物造成了不可逆的重大损失。

后来经统计,定陵里面总计随葬物品3000余件,这些文物中有衣冠服饰、袍料匹料、宫廷器物和丧葬仪物,品类丰富,世所罕见。

但是,在地宫被强行打开的那一刻,龙袍和女衣等600多件丝织品迅速风化,绝大多数化为灰烬。

按照古代丝织品的保存要求,只有在20度恒温和55%的湿度下,才能保持丝织品的原貌。可是在定陵发掘中,根本没有条件做到。

我们以万历皇帝的龙袍为例。龙袍在出土后就开始逐渐碳化,失去了原来的色彩,折痕处很快变黑、碎裂,感觉整件衣服都已经“酥”了。可是它还是出土的丝织品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了。

(破损的万历龙袍)

在仓促地打开地宫的金刚门后,墓里面无数在低氧情况下存放的珍贵的字画,也在突然遇到氧分子时迅速碳化,破坏严重,绝大多数无法复原了。

在郭沫若指导下,万历的棺木被打开,这个数百年前的皇帝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棺材里的万历皇帝并不是仰卧平躺的,而是身体侧卧,双腿微曲,呈现出睡眠状的‘北斗七星’葬式。

通过对尸体骨骼的研究,发现万历有严重的足疾。而孝端皇后的尸体是侧卧的状态,头部朝西边,脚部朝东边并且交叉重叠,双手放到腰部。

(皇后凤衣)

尸体还铺上一层织金妆花绸缎。 所有的人注意力都在棺椁中的万历和皇后身上,没有人注意到棺中的陪葬品应该怎么长久保存。

一些没有经验的考古系学生,在处理这些文物时缺乏经验,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坏。

可悲的是,万历和两位皇后的棺椁居然就随便遗弃在地上,其他的稀世珍宝出土后就被保存在定陵地面上的老文物库房这几排小平房里。

(万历骨架)

定陵发掘使考古专家们满足了好奇心,也掌握了皇陵的第一手资料,引起了海内外考古学界的轰动。

也许是郭沫若挖皇陵上瘾了,1958年他居然又向国家申请发掘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幸运被高瞻远瞩的周总理拒绝了。

1965年他再次向周总理提出发掘长陵。周总理则以一句“我对死人不感兴趣”彻底否决了这个提议。

文革期间,定陵被当做"牛鬼蛇神"批斗,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被付之一炬。三口金丝楠木棺椁也被扔至宝城之外的山沟中。

就边当年力主发掘定陵的夏鼐先生,在定陵发掘三十年之后也发出了感叹:“如果现在挖,后果会好些,再推迟三十年也许更好。”

如今史学界公认:““明定陵的发掘是考古史上的一场悲剧,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个正剧,因为它的前车之鉴,我们再也不主动挖掘帝王陵了。

原创文章,喜欢的请点赞、关注!谢谢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 冯生

这是一次极为惨痛的教训。

1955年,在时任北京副市长吴晗的力推之下,定陵考古挖掘工作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其实最初,考古委员会首选目标不是定陵,而是长陵。

长陵埋葬的是永乐大帝朱棣,规模非常之大,挖掘难度非常之高,考古委员会为稳妥起见,决定先挖一个小墓试试水,丰富一下挖掘经验。


选来选去,选定了明仁宗的献陵,但考古队挖掘了几周之后,却始终找不到入口,于是临时决定挖掘万历皇帝的定陵。

献陵有幸逃过了一劫,定陵的灾难开始了。

定陵挖掘一波三折,那时的技术实在有限,没有像样的挖掘设备,没有像样的专业人才,也没有像样的保护措施。

定陵的宝贝刚刚出土,就遭到了灭顶之灾。

第一类是丝织品。


这里面的丝织品极为珍贵,诸如龙袍、锦被等等,颜色鲜艳如初。可是,这些丝织品极难保存,一旦接触氧气,便迅速氧化,失去最初的色泽,然后慢慢萎缩、变质。

当时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保存方法,只是想当然的加了一些防腐剂,结果可想而知,丝织品刚一出土就变色、萎缩,不久之后开始发霉,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坏。

第二类是棺材。

万历皇帝的棺材是上等的金丝楠木,当时万历皇帝遗骸出土之后,工作人员给他量身定做了一口新的水泥棺材,金丝楠木棺材因为体积太大,仓库放不下,结果被扔到了山脚下。


后来,附近的老乡将棺材运回家了,拆解之后,重新打造了两口棺材,然后棺材打造好了之后,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跳进里面玩耍,结果闷死在里面了。

这是万历皇帝的诅咒吗?

第三类万历皇帝尸身。

那个特殊的年代,万历皇帝刚出土没多久,就被勇敢的小兵们,当做活生生的反封建教材捣毁了,拖出来之后,用火少,用石头砸,用脚踹,这个封建社会的大毒草被连根拔除了。

后来,吴晗和郭沫若又申请挖掘秦始皇陵,结果被周恩来断然拒绝了!

到此,大家对下葬10个月后坟丢了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下葬10个月后坟丢了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